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告白》读后感——话说校园欺凌

时间:2024-06-16 09:43:36
《告白》读后感——话说校园欺凌[本文共2497字]

《告白》读后感

看了凑佳苗的《告白》,我感触良多。

在一所平凡的中学里,1年B组即将迎来春假。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们肆意吵闹,殊不知一场风暴即将降临。教师森口悠子全然无视这片混乱,静静地向学生们做最后的告白。

这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四岁的可爱的女儿,然而女儿却最终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已认定这是一起意外,但森口知道,女儿是死于班上两个学生之手,她在班上不动声色地指责着犯人A和B,并宣布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

这是书中第一个让我不寒而栗的场景:悠子以平静的语气对台下学生讲述女儿被杀害的过程,而底下的学生们只稍试停顿,又继续嬉闹。

彷彿只是死了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对他们并不造成任何影响,那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不难让人理解为何会有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只要不是欺负到自己头上,他们没有任何感觉。没有感觉,怎么可能感同身受?没有感觉,有时连冷眼旁观都觉多余。

但许多父母都会说一样的话:“他们只是孩子……” 

是,他们只是孩子,小孩子纯粹,他们善得纯粹,自然也恶得纯粹。成年人的恶,大多是有动机的,而小孩子的恶,通常就是单纯想使坏而已,不为什么,就是好玩。

欺负别人的理由很简单:他是个侏儒、她长得又胖又丑、他在老师面前的样子真恶心、她喜欢打小报告、他爸妈离婚了、她穿的裙子太显眼、他成绩比我好、她看起来真笨、他跑步又慢又可笑、她一天到晚总生病……我看这个人不顺眼,就要欺负他,受害者的愤怒、恐惧、忍耐、流泪、疼痛、尖叫、抵抗,甚至死活,在这些加害者眼里,他们不在乎,而且不害怕。

所以校园欺凌最让人绝望的就是,这些年少的加害者们并不视其为恶——这才是真正的恶。这样的恶人,身在恶中不知恶,还为此发出无谓的笑声,就像老舍曾说:“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所以在学校这块区域内,会逐渐产生一种集体的冷酷,那种集体的冷酷,开始由内而外不断幅射。故作强大的软弱者,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负到底的人,则以扭曲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已经在A和B喝下去的牛奶里注射了携带HIV病毒的血液”森口老师站在讲台上平静地说。

犯人A是天才少年修哉。他杀害老师女儿的理由很简单:他需要得到离开他的母亲的注意,他需要得到大家的关注。这个聪明过人的少年,由于从小得不到母亲的关爱,于是决定干这样一件大事——杀人。

但是,恶就是恶,悠子老师一句话就戳穿了他的谎言:“你作恶不是为了得到母爱,不过是出于自私的目的。”

的确,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借口。他们是潜意识的受害者: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爱,进而变成加害者。但这不代表就可以肆意伤害别人,从别人身上夺去自己没有的东西,难道说因为一个人可怜,就有理由、有权利去伤害无辜的他人?

我想,法律的作用,应该是制裁,而不是因为加害者的可怜去选择宽恕。

犯人B是胆小懦弱的直树,也是全书中非常可悲的人物。他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低,总是被人看不起,所以当修哉把他当朋友时他受宠若惊。但是,这不过是修哉的虚情假意,修哉只是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帮凶而已,所以他成为杀死了老师四岁的女儿的真正凶手,仅仅是为了自己破碎的自尊心。他心里不停的对A说,看啊,我虽然懦弱愚笨,虽然你都看不起我,可我做了你没做到的事情,我才是那个杀了人的人。

当直树在课上得知自己或许已经感染了HIV病毒后,便开始在家休学,精神就已经濒临崩溃边缘。

直树有一个溺爱他的母亲,她能面对老师的家访表现的美丽端庄,可以和外人佯装无事,带着女人的抱怨嗔怒,闲谈喝茶。背过身来,要面对的却是歇斯底里的儿子,濒临破碎的家庭,在得知自己精心栽培的儿子竟然是杀人犯蓄意谋杀四岁的女孩的事后,欲两母子同归于尽,但最终在争执中死于自己儿子直树的手中。

直树母子的悲剧让人们思考这场残酷的校园欺凌的实质。

你永远也不知道被你伤害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别人或许又会伤害更多的人,或许又转过来伤害你,只有自己受伤了才会知道有多疼吧。

最初的被害者的母亲,森口老师,逐渐化为了旁观者。最初的观众也即是班级同学转身变为施暴者,而少年A和少年B,却被迫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受尽凌辱,痛苦不堪。

他们各自陷入焦躁与恐惧中无法脱身,欺负他们的人左右着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情绪又控制了自身的行为,于是,渡边和直树各自杀死身边最亲近的人。森口老师和班级同学,隔着一层又一层,成为了杀死直树母亲和北原美月的间接凶手,这就像一个不断循环中的食物链,一旦落入最底层,便只有被吞噬的命运等待着自己。

全书最后,修哉企图炸毁学校,和所有人同归于尽。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已被悠子老师看穿,炸弹早已被悠子老师移到了修哉朝思暮想的母亲的办公室,巨响过后,悠子对瘫倒在地的修哉说,“今天就是你开始重生的第一步”,然后,她又说:“开玩笑。”

一个让人酣畅淋漓的结尾。

虽然事实是没有人喝下带HIV病毒的牛奶,下毒只是让渡边和直树陷入恐惧的幌子,但这是悠子的报复,她找到了一种足够有效的报复的方式。

很多人说悠子老师的报复残酷,不符合教育者的形象。但当最后她笑着对修哉说“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失去唯一的女儿的绝望的母亲。

这本书的主线看似平淡,内里却细细密密地交错,每一个告白者,都有让人瞠目的秘密,这些告白者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纵观全书,似乎每个告白者都是一个悲剧,悠子老师丧失爱女并走上了通过伤害别人复仇的道路,少年A蓄意杀人只是为了引起母亲的注意,却在最后伤害了他的母亲,少年B在HIV病毒的惊吓中惶恐度日并且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在这场庞大的校园阴谋之中,其实很难区分一个人的纯粹的善恶,在通向无底的黑暗的深渊的路上,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推波助澜。

日剧《Legal High》其中有一集特别篇,是关于校园欺凌的案件,面对着被欺凌的学生和试图掩盖真相的校方,古美门律师是这么说的:   

“敕使河原律师对和彦说,对于被欺负这件事要勇于面对。到底这是不是“勇于面对”就能解决的呢?说起来,“欺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加害者是学生、老师,还是学校?   

但这些都不是本质,欺凌的本质,是更恐怖的东西。

那不只存在于教室里,也存在于办公室、公司、家庭里,存在于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我们平时不得不察言观色、随波逐流。多数派自然地被认为是正义,意见相悖的就会被排挤。

欺凌的本质,是氛围。”  

“或许不止是老师,不,作为加害者的学生们,也是被这个怪物吞噬的牺牲品。”

校园中还有很多忍受着暴力的孩子,成人世界里的大多数忍受着周边的寒冷诡异的氛围,我们注定不能完全消除欺凌,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

但没有人希望世界变得如此糟,可是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态,我们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说:我只看到太阳,哪来的阴暗?

我们能做的,应当是无所畏惧地睁大眼睛凝视阴暗,或许,就能看得到久违的阳光。


《《告白》读后感——话说校园欺凌[本文共249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