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援疆工作体会(精选多篇)

时间:2024-01-19 01:48:04
援疆工作体会(精选多篇)[本文共11768字]

第一篇:援疆工作体会

说说我的援疆生活

如果没有这次援疆机会,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街串巷穿梭在疏勒县方圆2262平方公里、107所中小学之间,深切感受这方热土,品味维族人聚居的异域教育风情。

我在疏勒县教育局督导室工作,督导室在岗3个人。日常工作状态是下乡督导,每周下乡督导3-4天,每月对全县107所中小学随机督导一遍。

这里最远的学校离督导室约105公里。下乡通常用一辆小型五菱面包车,面包车后部透风撒气,汽车尾气总能被风翻卷着钻进车里,车内的汽油味特别大,不晕车的人坐在里面都有恶心的感觉。属于“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的“三跳”路段,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车子开得比较猛,虽然头顶距离车顶棚有20多公分的距离,还是会有几次被颠起来,头重重地顶到车棚上,又重重地被车顶“拍”到座子上。两手抓住前排座椅,身子除了前后摇还穿插着左右晃,多亏我的腰杆子硬且直,否则真享受不了这坐花轿的福分。

督导室在疏勒教育系统承担着“鲶鱼”的角色。传说,以前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多数渔民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去,只有汉斯捕来的沙丁鱼还是活蹦乱跳的。原来,汉斯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鱼箱中。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箱后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它们才存活下来。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经济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鲶鱼效应”。这里的督导室,在教育系统这个鱼箱中恰恰发挥着鲶鱼的作用。

督导工作扎实务实、严肃认真,真刀实枪,没有漂浮扯皮。3个人不多,但发挥的作用真可谓“以一当百”。每天出发时,在车上进行工作分工,临时确定督查的学校,没有事先通知,想到哪里查直接插进学校,查的就是学校的工作常态。走进学校,分头行动,各司其职,由传达室开始查起,从到校率到教育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稳定、教师队伍建设、中职招生等各个方面,利用1个小时左右,把学校查个“底朝天”。然后将乡镇教育党总支(职能相当于教管办)、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叫到一起召开反馈会,有时乡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也到场。反馈会上,基本不表功,谁也不会顾及谁的颜面,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宿舍、沟渠(引水灌溉用,这里干旱少雨,每个学校都有沟渠)、厕所等处存在卫生死角;各类制度牌匾、奖状等悬挂歪斜,破损标语清除不及时;宣传栏内容陈旧,有的宣传栏空白无内容;学习园地内容更新不及时,班级标识牌调换不及时;玻璃破损,瓷砖掉落,校园杂草丛生……只反馈缺点,不提工作亮点。从乡镇教育党总支书记到校长,乃至学校中层干部,俯首帖耳地认真听记,眼睛纯净的如一汪清水,心底没有丝毫怨恨,真诚接收批评指导。督导组提出整改要求、限定整改时间,校长、书记签字确认,下一轮检查时,整改项目是重点检查的内容。学校管理差、问题多的校长,在每月的综合反馈会上做检讨。问题特别严重的,督导室有权提议校长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返回督导室之后,我们汇总情况,行文通报。督导通报经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亲自签发。

下乡督导没有事先通知,入校即开始检查,学校自然没有茶水等准备,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自备水壶。上午查完,在伙房里吃拉面、喝水,饭后坐车赶往下一所学校,由于校际间路途较远,到达下一所学校时,基本赶上下午的入校时间。

我们的常规工作模式就是“下乡督导--总结通报--再下乡督导--再总结通报”,一月一轮,每月15天以上在学校转,剩余的时间总结、反馈、通报,穿插其他常规工作,循环往复。

在援疆期间,我积极推介潍坊、高密优质教育经验,做好高密经验与疏勒教育结合文章。期间,起草了《疏勒县关于聘任兼职督学的通知》、《疏勒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疏勒县骨干系列班主任评聘、考核暂行办法》、《疏勒县名校长评选和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疏勒县名师评选与名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个推广经验的文件,多次举办兼职督学工作常规培训会,“一砖一瓦”地打造,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胜任督导工作。由此,疏勒县教育督导室被喀什行署作确定为经验交流单位,作了题为《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针对当地暴恐事件频发实际,为摸清辍学学生去向,杜绝辍学学生参与恐怖组织,起草了疏勒县《关于组织人员赴外地寻找辍学学生的意见》、《关于申请赴外地寻找辍学学生活动经费的报告》,县政府拨款11万元,成立两个工作组分赴新疆内外寻找辍学生。

积极推广高密市教育文化管理经验,受到疏勒县教育局的高度赞扬,疏勒(请关注:wWW.)县教育局以便函《关于邀请杨宗荣同志到疏勒县考察指导教育工作的函》(勒教函【2014】17号)的形式,发传真邀请杨宗荣局长赴疏勒县考察指导教育工作,活动因故推迟。

在下乡督导期间,注意发现当地典型,发挥个人特长撰写《在平凡中孕育不凡--记疏勒县塔孜洪乡克然木兰小学体育教师安外尔阿卜杜热合曼》,被《喀什日报》2014年12月6日第9版采用,《今日疏勒》2014年1月1日第4版全文转载,《中国体育报》2014年4月11日以《平凡中孕育伟大》报道,喀什电视台、疏勒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先后采访报道,安外尔老师被标树为疏勒县“群众路线教育”先进典型。这是近年来当地免费大篇幅报道教师个人事迹的鲜例,被当地教育系统传为美谈。疏勒县教育局领导高兴地跟我约谈,要求我为机关人员培训写作技能。

因为维族人的汉语水平有限,每月一次的督导通报,均由我执笔,督导室向县委、县政府以及喀什行署上报的各类交流材料、请示汇报、工作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也全部由我撰写,所有日常文字材料,都由我最后把关才能印发。得益于我在研究室工作多年的经历,公文虽多而杂,但工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我春节返乡探亲期间,恰逢新疆清退机关借调人员,开展“万名机关干部下万村”活动,疏勒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由原来的84名,减少到20多人,多数科室只有1个人在维持常规运转。督导室主任借调到政府部门工作,现在督导室由我这个主任助理领着下乡督导检查,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与繁重。

疏勒,离高密9800里路,可谓万里之遥。尽管临行前已经做好了各种吃苦的心理准备,可是进疆之后,面对着巍峨的雪山,穿梭于辽阔的戈壁滩,我还是有些茫茫然,我那兴奋的心情慢慢冷却。在这块风沙怀抱的偏远国土上,农村不是富饶,而是让人心痛的贫穷和落后。离家遥远,饱受思念亲人和恶劣环境之苦。背井离乡,里面的苦楚没经历的人难以体会。我知道,援疆一年的付出,对新疆教育可能是杯水车薪,我也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会真情付出,真心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民族融合和新疆发展努力工作,当我离开新疆的时候,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的援疆人生没有虚度,我为祖国的教育发展作出过贡献。

朋友们关心我过得好不好,亲人祈祷我平安,感谢大家对我的牵挂,我一直安好,请大家放心!遥祝家乡的亲朋好友幸福安康!

2014年4月7日夜 ……此处隐藏7280个字……疆工作开展二年以来成效显著。第三次全国援疆工作会议指出,在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强力推动下,天山南北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新疆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更加牢固。

总结援疆成功经验,展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我认为做好工作的关键,是科学把握以下八个关系:

一、把握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援疆省市只是受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当地党委、政府、项目业主才是区域发展和项目实施的主体。但在强调受援地区主体作用的同时,应突出支援省市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援疆工作务实、有序、高效开展。受援地区在把握项目需求及推动征地拆迁、行政许可、税费减免、矛盾协调、设施配套、资金统筹、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具备在地优势,而援疆省市则在产业发展、技术水平、人才、体制机制、理念观念上更加先进。如何将两者优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直接关系援疆工作的效果和项目投资的效益。这就要求,受援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主动对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使援疆省市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援疆前方指挥部则需要做好引导、指导、协调、联络和监督工作,积极主动处理好与受援地党委、政府部门关系,主导全方位援助工作的开展。这样,支援省市在援助方式上既可避免“交支票”了事,也可防止一杆子插到底的倾向出现。

二、把握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援助资金管民生,产业项目促发展”这句话,突出了“造血”而非简单“输血”的援助思路,强调了提升受援地长远发展能力的理念。按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十二五”时期支援省市援助资金绝大多数投向农牧民住房、教育、就业、培训等民生项目,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向受援地“输血”的同时,要紧紧抓住产业援疆这个关键,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互利双赢”的原则,更加注重引导支援方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向受援地转移,注重结合受援地的资源秉赋和社会特色设计项目,积极推动支援省市大企业、大集团到受援地州市兵团投资兴业,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帮助受援地形成本地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的实现。

为此,受援地党委政府应更加积极地解放思想、创造条件、拿出好项目、搭配部分好资源,主动招商引资;同时要在征地拆迁、行政许可办理、差别化政策落实、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方面主动协调,搞好服务工作。

三、把握好“授鱼”与“授渔”的关系。“硬件”援助应与“软件”援助有机结合。支援省市在各地州、兵团援建了大量的工程项目,但仅止

如此是不够的,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不管以“交钥匙”还是“交支票”的方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支援省市应将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开展、设计理念、管理体制机制及施工技术、监管方式等管理经验传承给受援方。支援方前方指挥部要与受援地党委政府、项目业主充分协商,采取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共同参与,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共同监管。这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支援方“主导”和受援地“主体”两个积极性,将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高效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在注重建设项目实施同时,支援省市也要在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等方面援疆,促进技术转移、体制机制创新、理念观念变革及干部人才培训,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软件”保障。

四、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新疆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比很大,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十分可观,农产品和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征地拆迁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毗邻中亚广阔的消费市场,国家又给予新疆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新疆与各支援省市的合作大有可为。各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可牵线搭桥,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到受援地区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就受援地区而言,要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开发工作,拿出好项目,吸引企业进入和投资,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获得合理利润。不论援助地区还是受援地区,一方面对于企业应尽可能减少直接干预,由企业根据市场规则具体操作;另一方面,双方都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确保其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特别是要确保企业尊重受援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尤其要将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在核准项目时,一定要认真做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评估审查,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核准。

五、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时间为十年,具体分两个“五年”规划实施,这两个规划要衔接好。前一个五年规划中的重点援疆项目,必须按十年期限进行整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援助资金合理安排的问题。同时,要着力处理好“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年度投资计划,优先解决好重点民生项目。援疆省市要根据项目实施具体情况,在中期抓紧对五年援疆规划进行充实和完善,使援助项目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对口援疆工作稳健、有序、有效开展。各受援地、兵团要针对援助项目统筹使用各类资金,形成合力,确保将对口援疆资金用好、将项目建设好。

六、把握好“前方”与“后方”的关系。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工作是否顺利开展,援疆省市党委、政府和援疆办、人才办等有关部门是大后方,人财物都来自这个大后方。只有“大后方”稳固,“前方”才能勇往直前。“前方”与“后方”紧密配合协调,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援助任务。因此,前方指挥部要及时将项目实施、干部人才交流情况、有关矛盾和问题汇报到省市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协调。后方领导也要经常组织相关部门到受援地考察和调研,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七、把握好“任职”与“临时”的关系。选派援疆干部人才对口援助新疆,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举措。授疆省市应真正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开拓性强的干部人才到受援地任职、挂职或进行短期帮助工作,形成一支得力的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受援地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高度重视援疆干部人才的管理。对援疆时间在三年、一年半的进行定期管理,保持相对稳定;对一年、半年、几个月的实行弹性管理。对在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专门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在当地任职,由前方指挥部管理。要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作用,使任职于合适岗位,放手使用,并对当地干部传帮带。要创造留人也能留心的工作环境,使智力援疆落到实处。援疆省市也应多方关心派驻干部,为其解“后顾之忧”,合理提高经济和政治待遇。

八、把握好“规范”与“自选”的关系。19个省市和国家各部委都安排资金、选派干部人才对口援疆,要尽力做到资金投向、项目管理模式等相对统一,援疆干部人才提拔、待遇等方面大体一致,以促进援疆工作有序和谐开展。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制订管理办法,推动各省市和国家各部委援疆工作的宏观统筹,同时规范援疆工作的考核范围与内容。当然,援疆工作有关政策也要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在具体工作上各援助省市可多发挥能动性,各省市在规定动作之外也可增加自选动作,条件好的省市应争取做得更多更好。

《援疆工作体会(精选多篇)[本文共1176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