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6~4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乘法、认识乘号“×”。
难点: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主题图)
2.观察主题图,分小组交流、讨论。
师: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分小组交流、讨论)
师: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问题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课件展示问题1)
3+3+3+3+3=15(人)
问题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课件展示问题2)
6+6+6+6=24(人)
问题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课件展示问题3)
2+2+2+2+2+2+2=14(人)
3.引出课题。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归纳: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乘法。
(1)结合课前引导,进一步观察算式,找出特点。
师:观察下列算式:(指名或分组找出每个算式的特点)
算式1:3+3+3+3+3=15;(明确一共有5个3)
算式2:6+6+6+6=24;(明确一共有4个6)
算式3:2+2+2+2+2+2+2=14。(明确一共有7个2)
(2)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板书,指导全体学生写一写)
师:“2+2+2+2+2+2+2=14”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来写,该怎么写?
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7写在乘号的后面,2×7表示7个2连加,7个2得14,因此算式是2×7=14,读作2乘7等于14。也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表示7个2相加。
(4)拓展延伸。
①师:如果有更多的2相加,例如10个、15个、20个……又该怎么写?(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课外积累:在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先提出了乘法,并一直运用到今天。
②师:将其余两道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③师:那2+3+4这个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呢?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
引导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2.初步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公园里,有许多的小熊气球,聪明的小朋友们能帮忙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主题图)
(1)师:一共有多少个小熊气球?(分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板书:
(方法一)加法算式:5+5+5=15(个)。
(方法二)乘法算式:5×3=15(个)或3×5=15(个)。
(2)说一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5×3=15中,相同的加数是( ),有( )个相同的加数。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3、5、15这三个数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分别叫什么?
明确:3 × 5 = 15
⋮ ⋮ ⋮
乘数乘数 积
小结: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做乘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叫做积。(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2+2+2+2=8 4+4+4=12 3+3+3+3+3=15
第2题:8个4 4+4+4+4+4+4+4+4=32 4×8=32或8×4=32
第3题:7×5或5×7 15×3或3×1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