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美工区域中的应用
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强调“操作材料,互动教学”的活动,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受到幼儿的喜爱。区域活动大多是自选活动,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给儿童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无需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活动与游戏。近些年来,各大幼儿园投放大量物力财力,购置昂贵的活动材料和现成的游戏器械,不仅成本高,玩法也过于单一,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失去操作的兴趣。因此,选择价格低廉、形式多样的废旧材料成为创设区角的必经之路。
一、遵循幼儿发展特点,创设活动区角
大班幼儿是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小肌肉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以“重操作、勤动手”的特点,受到幼儿的喜爱。在区角设置的过程中,我将美术活动充分融入其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利用幼儿收集的葫芦,在美工天地创设“葫芦大变身”的活动;利用废旧报纸,制作纸浆,创设了“神奇的纸浆”;通过投放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创设了“我是小能手”的活动区,让孩子动手操作,了解汽车的组织结构,制作出不同用途的汽车。创设“泥工匠”一角,让孩子们通过泥塑活动,了解不同动物的形态结构,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提供适宜材料,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可见材料对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使幼儿多方面选择内容,从而在区角的转化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材料投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符合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
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材料提供要有层次性和动态性。同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里特质具有差异性,那么孩子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表现的对各种美术活动的喜好和动手能力的强弱也必定存在差异。要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教师应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在纸盘小人制作的过程中,我将材料共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原始材料,纸盘、彩笔、剪刀、彩纸等,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第二种是我将纸盘剪出大致的小人造型,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知道制作的方法,可以在半成品上继续加工,完成作品;第三种则是完整的呈现作品,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从模仿中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投放,帮助幼儿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开发幼儿最大的创作激情。
(二)根据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调整材料
教师依据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投放材料,使幼儿的动手动脑更有方向性。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亮片、各种纸、布等;废旧材料也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点会逐渐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对材料进行变更和调整。例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的泥塑活动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孩子们的兴趣有所减弱,我及时调整,与幼儿沟通互动,了解到孩子们喜欢动物的细节动态,于是我投放一些废旧小铁丝、小木棍和各种颜色的豆子,孩子们看到这些材料,又充满兴趣,开始为小动物添上眼睛和胡须,大胆想象,让一个个小动物活灵活现。在活动中,我还根据幼儿活动进展情况及兴趣点的生成,引导幼儿自己收集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以此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
三、创设互动性环境,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虽然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但其有效开展仍然离不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容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探索。例如:在制作汽车的活动中,我与幼儿积极讨论汽车的类型,以及不同汽车的不同功效,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紧接着我在活动墙饰中,粘贴生活中不同类别的汽车,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认真观察,积极讨论,引发了幼儿制作汽车的乐趣。环境与幼儿实现了双向互动,提高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样性指导,帮助幼儿实现探索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和支持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在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幼儿兴趣,增强幼儿探索欲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纸杯大变样”的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活动材料,孩子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纸杯,引发幼儿兴趣,并一同讨论纸杯的用途,孩子们积极应答,我拿起一个废旧的纸杯说,“废弃的纸杯可以做些什么呢?”问题引起了幼儿的思考,大家争相讨论,有的说可以做帽子,有的说可以做飞碟,还有的说可以做风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我抓住活动契机,将准备好的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中,紧接着的活动区时间里,孩子们积极探索纸杯制作,做出造型百变的纸杯作品。
(二)增添辅助性材料,提高幼儿创作灵感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展制作活动,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并正确使用材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而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困难,这时,辅助性材料则能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例如,在进行葫芦装饰的过程中,幼儿只是在葫芦上面进行简单装饰,孩子都觉得很无趣,我没有立即提醒幼儿装饰的方法,而是投放了一些连续性纹样和图片,当幼儿看到这些图片时,一下就发现了葫芦装饰的特点,装饰出各种各样的葫芦造型。
在认真贯彻《纲要》《指南》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定位区域活动的价值,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废旧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正确的投放与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才让幼儿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